在11月9日舉行的 Commvault SHIFT 全球線上發表會上,Commvault 正式發表首款真正以雲端為核心的 Commvault Cloud 平台,並攜手客戶及合作夥伴,一同探討 AI 與勒索軟體時代下的網路韌性洞察。
Commvault 總裁暨執行長 Sanjay Mirchandani 指出,當勒索軟體持續鎖定企業營運能力,這些不法份子的「生意模式」就是透過扣押資料達到勒索目的。因應這種新型態危機,企業必須轉變做法,建立完善的網路韌性。以下是 Mirchandani 所強調的四大核心能力:
真正的雲端策略(A True Cloud-Based Approach):當各工作負載分散,攻擊面也跟著放大。企業需要建構一個獨立卻統一的控制平臺,從雲端上整合並管理所有工作負載,同時具備足夠彈性應對規模擴張。
安全與還原並重(Security & Recovery):資料安全與迅速還原應同步設計。單有防禦,無法保證 100% 成功;持續演練與備援才是網路韌性的核心。
AI 驅動引擎(An AI-Powered Engine):AI 是雙面利器,既能幫助駭客也能保護企業。企業應善用 AI 推動自動化、機器學習與預測分析,支援資料快速偵測、應變與還原。
合理成本(Reasonable Total Cost of Ownership):有效的韌性策略必須在安全性之外,同時保有經濟效益,讓企業願意投資。
Mirchandani 強調 Commvault Cloud 是一套真正原生設計於雲端的解決方案,能提供雲端級的快速還原、不可變性與高還原 fidelity,不論資料位於何處,都能確保企業具有「安全、智慧、人性化」的一致體驗。
Commvault 首席產品長 Rajiv Kottomtharayil 以及產品行銷副總裁 Tim Zonca 分享了三大核心設計原則,並說明帶給客戶的兩項主要優勢:
資料任意還原(Any-to-any portability)
Commvault 將資料索引分離於儲存層,實現跨儲存、跨代別的靈活保護。企業不再受限於單一儲存類型,管理所有工作負載皆能從任一環境快速回復到另一環境。
深度安全保護(Security Depth)
利用分離控制層、資料層與儲存層,構建多層次資安控制架構,使任一層遭受威脅時,不會連帶導致整體還原失效。此外,透過單一控制平臺掌握多地備份資源,強化還原韌性。
此外,他們還介紹了 CommVault 基於此架構所開發的多項創新功能,如 Risk Governance、Threat Scan Predict、Cleanroom Recovery 與 Cloudburst Recovery 等。
由 Vigilance Cyber Security 的 CISO Moriah Hara 主持討論,並與客戶、合作夥伴包括 ServiceNow 與 Microsoft Azure 的代表深入探討韌性策略:
Moriah Hara(Vigilance CISO) 認為:「預期某些防線、偵測系統會失效」是企業建立韌性策略的重要前提。
Sajeev Nair(ServiceNow) 指出資料成本不斷攀升,建議企業利用 Commvault 重複資料刪除與壓縮功能,有助於節省空間與成本。
Karl Rautenstrauch(Azure 儲存產品經理) 表示 Cleanroom Recovery 能協助企業以低成本快速測試還原流程,同時確保原環境可供取證和調查。
此外,Sanjay Mirchandani 與資安專家 Melissa Hathaway 深入剖析「企業網路韌性」趨勢與實務,並宣布成立 Commvault 網路韌性委員會(Cyber Resilience Council),由 Hathaway 擔任主席,致力提供最新資安趨勢與實務指引,協助產品開發與策略導向。